
人物简介老牌股票配资平台
李子怡,毕业于上海市松江一中。2025级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学生。
由于父母工作调动,我在高二转入了松江一中,成为插班生。开学前,我从老师那了解到,学校那一届最优秀的毕业生考入了复旦。我便在心中默默对自己说:我也有机会进入复旦!高二开学初,班主任让我们设定目标,我在便利贴上写下“复旦大学”的那一刻,我和复旦的缘分便开始了。
高中三年
高二初,由于之前超前学习了课程,我可谓如鱼得水,立体几何轻车熟路,英语学习游刃有余,连续两次大考稳居年级第一。然而膨胀的自信心在学习排列组合时被击败——我还是不擅长数学。数学成绩滑向110分边缘,期末更是掉出前十,与一等奖学金失之交臂。对自己的质疑和失望涌上心头,我不禁去想:我是不是没可能考上复旦了?
但我意识到,一时的失意,其实并不能完全代表我的实力;一时的起伏,也仅仅是实现梦想中再平凡不过的一段路。在紧接着的寒假,我成为了图书馆的常客。做完题就整理错题,也经常摊开各类报纸阅读,看累了便重温《摩登家庭》——Phill笨拙的笑话是解压良药,让我整装待发,继续前行。
展开剩余75%高三的节奏像地铁一般快速而规律。住宿生的晚自习到十点结束,回寝绝不熬夜;周末雷打不动去图书馆整理复盘。我不慌不忙,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路,高三校级的每一次考试和区级的模拟,我都保持在年级第一,也成功拿到了一等奖学金,弥补自己的遗憾。我时刻感觉到,我离FDU越来越近,正是这股力量激励着我,支撑着我改写完一篇篇作文、整理好一道道错题、去找老师一次次解疑……
“我可以的”
高考放榜前一天是复旦的校园开放日,我们一家在细雨朦胧中参观复旦。虽不是第一次到访,但走在梧桐树下、漫步在相辉堂前、经过一个个学院楼,我仍被校园的独特气韵吸引,想要真正以求学者的身份踏入复旦,感受追求知识的纯粹的幸福。北区食堂的饭菜也特别美味,就是需要50%的搭伙费,我们也开玩笑道:这是鼓励我们成为本校学生,吃饭更实惠。
高考的三天阴雨绵绵,查分之时却燥热难耐。先是政治失常只拿到B+等地,后是语文发挥不佳,再到综评投档线的公布,我几乎擦线入围面试……母亲欲言又止时,我再给她看校园开放日参观FDU的照片:“我可以的。”其实我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,但是已经走上奔赴复旦的路,怎有回头和放弃可言?不去后悔任何一个选择,不去考虑担忧任何没有发生的事。
七月六号下午,在复旦谢希德演讲厅,我成为了综评第一批面试的考生,我深吸气,紧张又期待,两点准时进入了教室,与教授近距离地对谈交流。
七月九号外出旅游期间,心情忐忑,先自己进入网站查询综评结果,而后屏幕上显示“选拔结果:录取”,我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,才有勇气告知父母这个好消息。我仍能记得,那个时刻我们有多么欢欣雀跃,紧紧拥抱在一起。而后又在公众号确认一遍,复旦,我真的来了!
走向广阔世界
六年级暑假我前往英国游学半个月,我们住在大学校园里。那时是我第一次面对来自世界各地,年龄不同的朋友们。我们一起在课堂上讨论各国的饮食服装等风俗,一起在草坪上做运动、玩游戏,一起畅想着未来的职业与生活,互相交换礼物……我们用英语搭建起沟通的桥梁,建立起可能一生都难忘的友谊。这次经历另我对国际交流有了很深的兴趣,也让我深信多元的平等交流是必不可少的。
后来在初中,观看到网上中美高层谈话的视频,杨洁篪委员“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”的坚定表态如金石掷地,令我倍感自豪。译员张京沉着冷静、精准流畅的传译更让我深刻理解到:新时代的外交不仅需要智慧与胆识,更需要专业素养。从那时,我就立志提升自我,努力为以后参与国际事务、传播中国声音做准备。
这个梦想在一年年的汗水浇灌下,逐步萌芽长大。从今年秋天,我便将正式成为复旦的一员,走进国务学院,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,一起探寻梦想,走向梦想。不论是地区的冲突和博弈、还是全球共同的挑战与机遇,都需要我们共同去应对。而我相信,复旦是我走向更广阔平台的第一步。
如今收起行囊,我知道前路仍有数学题般的波折。但我仍会义无反顾向前走,走进真正的课堂——去读懂中国,聆听世界。
【旦生纪】栏目征稿
收集复旦er平凡而又动人的奋斗故事——故事中有学子们对高考的真实体验,对未来复旦生活的真切向往;故事背后,我们也想知道你如何走过没有星星的夜路,在书堆中学会欣赏粉笔屑在阳光中的飘扬。
来吧,把那些过去时光里纷纷扬扬的思绪整理成文字,把这些文字和同辈分享,为后辈引路,也替自己留份回忆。
投稿说明:
1.征稿对象:复旦大学2025级本科生
3.请将稿件以word格式发送至邮箱:fdzszg@163.com
邮件主题命名为“【旦生纪投稿】姓名-毕业中学-录取专业”老牌股票配资平台
发布于:北京市华林优配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