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老兵隋焕华的峥嵘岁月】 午后阳光透过纱帘洒进书房,92岁的隋焕华挺直腰板坐在旧沙发上,军裤熨烫得笔挺,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泛着微光。老人摩挲着泛黄的老相册,指尖停在一张集体照上:当年村里参军的17个伙伴,如今只剩我们两个了。他的山东口音里裹着化不开的思念。 1930年生于山东文登西坑村的隋焕华,童年记忆交织着战火与童趣。每当鬼子进村的警报响起,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就会攥紧手榴弹,跟着乡亲们往南山狂奔。那时候就想,要是被追上就回头拼命。说着,老人眼角笑纹舒展开来,不过平常我们还是玩滚铁环、打石子在线配资交易网址,孩子们总有找乐子的法子。
1947年,17岁的隋焕华踏上了从军路。在32军警卫营当副机枪手时,这个胶东少年经历了真正的战火淬炼。淮海战役中,他顶着炮火转运伤员;渡江战役时,他忍着腰间脓疮的剧痛拒绝担架;青即战场上,他两次荣立三等功。那时候哪知道怕?满脑子就想着解放全中国。老人摆手的动作仍带着当年的倔强。 书房里那本最旧的相册,记录着隋焕华永远的痛。他用长满老茧的手指逐一点过名单:隋心、隋风税、风兰、老虎......15个鲜活的名字,15位再未归乡的战友。2019年国庆阅兵时,当12号礼宾车驶过天安门,白发苍苍的老兵举起右手敬礼的瞬间,这些熟悉的面孔又浮现在眼前。 如今的隋焕华过着曾经向往的和平生活。每周三次,他亲手组建的双秀之声合唱团都会准时开嗓。700多份精心整理的曲谱中,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》永远是开场曲目。向前!向前!向前!老人打着拍子唱起来,歌声穿过摆满奖章的书柜,惊动了窗台上打盹的狸花猫。四世同堂的家里,孙辈的结婚照与战功章比邻而居,诉说着穿越时空的家国情怀。 发布于:天津市华林优配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